科學新知 ■人人都有「天才按鈕」? 包括科學家在內,大多數人都不得不承認,「天才」的確是天生的。雖然科學家一直努力不懈,希望從人類的大腦中發掘「天才」的秘密,但是大腦運作的方式和潛力,仍然存在著許多謎團。

美國加州大學的布魯斯˙米勒博士認為,人腦內有一個天才按鈕,位於大腦右顳下的一個特別區域,不過由於這個區域常被一些神經元所壓迫,平時並不會被啟動。他認為,如果將人腦這個區域「激活」,就可能激發個人的創造才能。

米勒博士發現,一旦大腦右顳下受過傷,就有可能變成某種領域的天才。例如一位九歲的男孩在部分大腦受損後,竟然成為一名力學專家,另外一名五十六歲的工程師,在大腦右半球皮質的部分神經元因病受到損傷後,激發了繪畫天分,而成為一名畫家。

米勒博士認為,當受損的神經元壞死之後,大腦的天才區不再受到壓迫,因此將被壓抑的天分釋放出來。於是科學家又有了新的想法,也許利用某些人工方式,能夠啟動大腦中的「天才按鈕」。澳洲科學家在十七名志願者身上進行實驗,結果證明了這一點。研究人員使用磁場把他們大腦皮質的有關部分斷開幾秒鐘,結果有五個人能很快算出某個日子是星期幾﹔還有六個人能憑記憶把馬頭畫得絲毫不差。

專門研究顱腦科學的俄羅斯神經生理學家認為,這些壓抑天才的神經元是一種預防機制,因為人的大腦必須保障生存所需之「功能」正常運作,如思考、人際溝通、運動與愛,而不是將資源消耗在這些獨特非凡的念頭上。許多天才都是不健全、偏離常軌的人,例如愛因斯坦不善社交,藝術家如大詩人普希金或畫家梵谷都有某種程度的精神疾病。相對於天才的「大腦缺陷」,或許我們應該慶幸自己的「平凡」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O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