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於全球環境面臨氣候暖化的危機,國際環保人士開始正視這個問題,因此「京都議定書」在今年二月正式生效,雖然對環境保護有正面的意義,卻也對部份產業造成一些衝擊,影響經濟發展,這些產業該如何因應呢?

文/董珮真
本文摘錄自錢MONEY雜誌04月號

三月,地處亞熱帶的台灣竟然下了雪,海拔七百公尺以上的山坡通通成了銀白世界,而日本,暴風雪造成各地交通事故頻傳,原本預定的櫻花季也因此延後,似乎電影「明天過後」的場景,已悄悄出現在我們眼前!

綠色能源時代來臨

其實,全球正面臨氣候暖化的危機,由於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過多,導致「溫室效應」,氣候多變而難以預測。為了讓地球不再持續「發燒」,一九九七年十二月,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(UNFCCC)第三次締約國會議,通過了「京都議定書」 (Kyoto Protocol),明文規範三十八個已開發國家以及歐盟,應在二○○八年到二○一二年,將二氧化碳、甲烷、氧化亞氮、氬氟氯碳化物、全氟碳化物及六氟化硫等六種「溫室氣體」排放量,降到比一九九○年的平均水準再減少五.二%的程度。

今年二月十六日,京都議定書正式生效,意味著「綠色能源時代」已經來臨!儘管二氧化碳等汙染物的生命週期很長,而人類過去所生產與累積的量,已足以讓溫室效應再持續五○年,但能夠「從現在開始」減量去做,還是比「永遠不做」有好的開始。

京都議定書牽動著全球工業化國家的經濟神經,因此各國反應不一。其中,廢氣排放量佔全球二一%的歐盟,可說是最樂觀其成者,二十五個會員國一致肯定要遏止地球暖化。相對於歐盟的大力支持,美國雖身為全球溫室氣體最大排放國,卻以影響經濟發展為理由,拒絕簽署這項公約,加拿大與澳洲也紛紛退出,是美中不足之處。而最後一個簽署京都議定書的國家俄羅斯,其實是看中「溫室氣體排放權」的交易市場才願意簽訂,據估算俄羅斯在二○一二年之前,出售溫室氣體的排放權,就可獲利二百億美元。

五大耗能源與「兩兆」產業首當其衝

「京都議定書」中規定減量的溫室氣體,大多為各國經濟賴以發展的重要工業所生產,因此,一旦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,也就等於宣告經濟將停止成長,甚至衰退,所以各國政府無不積極展開各項因應措施。

台灣目前的二氧化碳排放量,居全球第二十二名,雖非締約國,但依據蒙特婁公約模式,台灣這個國際上的「經濟大國、政治小國」,勢必將比照受到實質約束,未來各國將透過貿易途徑,抵制生產過程中大量製造溫室氣體的製品,台灣目前有許多產業,必須改善製程來符合國際標準,產業結構將因此進行調整。

首當其衝的是鋼鐵、水泥、石化、造紙、人纖等「五大耗能源產業」,以及政府積極推動「兩兆雙星」當中的半導體和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器(TFT-LCD)產業。尤其是國內半導體和面板產量,達全球總產量的三成以上,但是在其生產過程中,會使用全氟化物做為清洗劑,而全氟化物對溫室效應的「貢獻」,是二氧化碳的五千至一萬倍。可以想見,若不減量使用或研發新的清洗劑,台灣的相關產品外銷遭到抵制,幾乎是指日可待。

中鋼、台電及中油將帶頭節能

為了因應京都議定書生效,今年六月行政院將召開「全國能源會議」,據經濟部能源局長葉惠青分析,屆時,台灣將以再生能源利用、節約能源、提高能源運用效率,以及低碳燃料等四大能源策略來對應。而環保署也將加速草擬「溫室氣體管制法」,經濟部也主動針對鋼鐵等五大能源密集產業、電子產業及火力電廠等高耗能用戶,提供專業的節能技術服務,尤其是針對中鋼、台電以及中油等國營事業,更是積極進行節能改善工作。

葉惠青認為,依照個別產業的特性,必須採取各自適合的節能技術,其中,鋼鐵業將針對電弧爐、燒結爐及廢氣回收利用等方面改善;石化業針對蒸餾、熱交換、鍋爐及加熱爐、壓力能與蒸氣回收等方面;水泥業則是旋窯設計、生料及熟料研磨機及廢熱回收;造紙業是備漿、抄紙等設備及蒸氣壓力系統節能;紡織業是高速染色機、馬達效率,另外針對產業共同的公用製程蒸氣回收、水電及空氣系統壓力最適化、變頻控制、汽電共生功率等也需大力改善。

五大傳產類股短期衝擊不大

乍聽起來,種種產業必須引進諸多技術並進行繁複工程,才能達到京都議定書的要求標準,成本增加似乎頗為驚人,不過,從投資的角度來說,其實投資人不必過度憂慮其衝擊程度。

除了有政府針對個別產業提供專業節能技術服務,降低廠商本身因應環保能力提升所需耗費的研發成本之外,大展證券研究員吳文彬表示,在環保與經濟發展並重的原則下,相關廠商提升環保能力不需要「一次到位」,而是可以徐徐改善,逐年降低污染程度。

換言之,國內五大傳統產業雖被視為京都議定書的首要衝擊族群,但影響程度可以「逐年攤提」,對業者營運成本上的負面影響,預料不會立即而明顯的呈現於實際獲利數字上,因此投資人大可不必因為京都議定書,就對五大耗能源產業相關類股敬而遠之,除非有重大環保意外事件發生,才可能因為市場心理反應而對股價造成短期衝擊。

面板及半導體業早有因應

至於面板及半導體等「兩兆」產業,目前國內相關業者正面臨日、韓、中國大陸等地的激烈競爭,不少投資人憂心,一旦國內業者因為環保需求而增加營運成本,在產業競爭中可能被對手拉開領先差距,影響相關個股的長期投資價值。然就目前的訊息所知,上述的悲觀預期暫時還不致於成為事實。

先就面板業者來說,其實,日本和韓國在發展TFT-LCD產業時,同樣也面臨需設法降低全氟化物的問題,尤其是日本已經在京都協議書中,同意降低六%的溫室氣體排放量,因此,基於公平競爭原則,目前包括台日韓等三大TFT-LCD生產國的製造廠商,已各自與政府的環保單位,簽署全氟化物排放減量合作備忘錄。

早在一九九九年時,台灣半導體產業協會就已依世界半導體協會(WSC)規定,簽署全氟碳化物排放減量協議書,協議書中承諾各廠商在二○一○年將全氟化物排放量,控制在一九九八年時的排放量,不得再成長,至於半導體產業,事實上,相關業者於公元二千年時就開始進行改善方案,包括設備更新及找尋替代化學品,平均每座八吋晶圓廠,約需花三、四千萬元來投資改善。

太陽能電池及LED產業為受惠族群

回歸到京都議定書的基本精神,不可否認,有效開發替代能源才是長久解決環保問題的主要途徑。政府目前已積極鼓勵民營電廠採用天然氣,而公營事業如台電已進行風力發電、天然氣發電,使用的能源燃料日趨多元化。在此趨勢,股市中衍生了不少新興投資機會,以近期被視為明星的太陽能電池產業,最具環保概念的題材性。

根據外資研究報告,太陽能電池今年市場成長率約達三八%,明年預料仍有三五%的成長幅度,產業前景可期。目前國內已掛牌的太陽能電池概念股,除了已進入量產階段的股王茂迪之外,台達電、中美矽晶等亦已初步切入相關領域,但由於尚未進入收成階段,兩檔個股若要發揮「環保概念」題材效應,必須先待茂迪進一步向上攻堅,拉高對兩股的比價空間。

除此之外,具有體積小、壽命長、耗電量低等特性的LED照明產品,自然也成為「節能」需求下的主要受惠者之一。事實上,LED產業不僅具有「環保概念」,其亮度高、反應速率快、耐震性佳等特性,也為相關產品創造多元的應用商機,因此有研究員認為,LED產業在未來五年內看不到烏雲。

根據北京清華大學的統計,目前全球每年的照明用電達二萬億度電力,約一千座二十五萬千瓦發電廠的供電量,這些用電量將會產生二十九億噸的二氧化碳,造成嚴重污染。但若採用LED取代部分傳統照明光源(白熾燈泡、日光燈等),預估全球每年將減少二十五億噸的二氧化碳排放量,由此來看,以照明市場為長期發展重點的LED類股,的確堪稱京都議定書影響下的當然受惠族群之一。

綠色供應鍊投資價值形成

就目前LED相關個股來看,包括華上、璨圓、宏齊等,都是值得多加留意的標的。其中,華上在高亮度產品方面具有技術領先、價格較低等優勢,並已順利切入手機市場,營運成長動能無虞。璨圓屬於LED產業上游的晶粒廠商,整體來說,由於中下游對於原料需求熱絡,晶粒市場行情可說進入賣方市場,璨圓具有價格主導優勢,獲利能力自然可期。至於宏齊,則屬於晶粒封裝業者,其業績表現與整體產業熱度也具有高度連動特性,未來營運當可跟隨產業成長而水漲船高。

其實,京都議定書的生效,也象徵綠色消費的時代來臨。未來因為能源成本提高,勢必會走向高油價、高電費的趨勢,影響所及,人們勢必會逐漸選用以自然物質製造的產品,減少廢棄物的產生,回收可以再用的東西,並努力節水省電,因此,擁有環保標章(Eco-label)產品將會越來越受歡迎,也將成為綠色採購指南,而綠色供應鏈的相關公司投資價值也將指日可待。

本文摘錄自錢MONEY雜誌第222期
連結網址: http://www.moneymg.com.tw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O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