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灣民間流傳著一首「新年歌」,將正月間的行事以歌謠方式逐日記載下來,內 容如下:


初一早、初二早、初三睏到飽,

初四頓頓飽,初五隔開,初六挹肥,
初七七元,初八完,
初九天公生,初十有食食,
十一請子婿 ,
十二查某子返來拜 ,
十三食暗糜配芥菜 ,
十四結燈棚 ,
十五上元暝,
十六折燈棚 。

初一元旦,事先就要依據干支找出當年「開正」的時刻。「開正」的時刻通常很 早,有的人家甚至通宵守歲,一等時刻到來,就燃放鞭炮,在神佛前擺上各色「甜料」,如紅棗、冬瓜糖、花生糖等。全家老幼一同祀神、祭祖,迎接新年的到來。

平日信奉某一神祇者,也在春節到所祠之廟燒香禮拜,稱為「行香」。新正出行, 男女必定盛裝,並且要查閱曆書,找出與自己生辰干支相對應的吉利方向,以期新年事事順利。路遇親友時,則拱手互道「恭喜」。有登門賀年的賓客時,主人 要端出各種甜料、甜茶招待,稱為「食甜」。過去的甜料以紅棗、 橘子、冰糖、 花生、冬瓜糖及瓜子等四種或六種組成。客人在「食甜」時,也要即興的說些吉祥話,如「吃紅棗,年年好」,「吃甜甜,大賺錢」、「老康健,食百二」等等。為了求取新春的吉利,舊時在台灣也有若干的禁忌要遵守,例如:忌煎粿,為恐 將年粿煎焦(台語的「焦」字音同赤貧之「赤」字)。忌打破碗盤,若不慎打破,則以紅紙包上碎片,新年後丟入河中,口吟「撞破瓷,錢銀一大堆」。蒸年 糕時禁用白糖(白色代表喪事),改用紅糖。又忌元旦食粥。據說只要元旦吃粥 , 這一年中出門一定會遇到壞天氣。並忌午睡、男子午睡則田壟必垮,女子午睡則土灶必崩。但由於生活型態的改變,許多的禁忌已逐漸被人忽略了。

俗傳已嫁的女兒若在正月初一歸寧,會使娘家變窮,所以要到初二才能回娘家, 台灣稱為「作客」、「返外家(娘家)」。作媳婦的一大早就要準備便當,偕同婿、子女回娘家。古時候的習俗,女子無故不得擅自歸寧,所以初二回娘家時多 由娘家兄弟前來迎接。這一道手續在現代已簡化成了電話邀請。「返外家」也不 得空手,多半要準備一些禮物,稱為「伴手」或「等路」。娘家兄弟有子女的,也要贈送紅包。女兒帶回的外孫,則由外家贈送雞腿,或用紅絨繩繫古錢,掛在 外孫的頸上,稱為「結衫帶」,這些古俗也早已被紅包所取代。

正月初三,俗稱「赤狗日」,俗信此日不宜外出、宴客。若犯此禁忌,則終生赤 貧。所以經過了初一、初二兩天的忙碌後,大家在初三都會睡到日上三竿才起床。這一天則在家中賭博取樂。不過,工商業社會的步調已不及以往的悠閒,許多的 公司商號都在初四就開工了。所以民間儘管有「赤狗日」的禁忌,許多人還是會 把握這最後一天的假期外出踏青。

舊時的習俗,正月出行經過橋樑,隧道時都要祭橋神,事先準備香及金紙,到橋 頭焚香燒金,祈求橋神保佑出行平安。也有人僅燒香,再將金紙繫上紅絨線,放在橋頭,俗稱「壓金」。今人祭橋神則只是搖下車窗,將金紙丟在橋上,隨即呼 嘯而去,早就失去了那一份恭謹之心。

正月初三又是俗傳「老鼠娶親」的日子,入夜以後,各家各戶都要提早熄燈就寢, 並在家中各處撒鹽、米,稱為「老鼠分錢」。

初四接神,去年臘月廿四日升天奏報的諸神都在初四那天回轉人間。因此要準備 牲醴、香燭紙馬迎接神下降。俗話說「送神早,接神遲」,所以接神一般都在午後舉行。由於要準備接神的供品,飯菜特別豐盛,所以才說「初四頓頓飽」。

初五隔開,表示新正暫告一段落。各商家已正式開張,回復正常營業。初六挹肥, 表示舊時農民於此日開始下田,準備春耕。初七人日,在台灣並無慶祝人日的習俗。初九天公生,則是新年以後最隆重的祭典。初八午夜交子時後,全家老幼就 要齊聚廳堂,由長者上香,向天公行三跪九叩之禮。祭祀完畢,還要燒一種特製 的「天公金」,然後燃放鞭炮。由於拜天公的祭品極為豐盛,所以到了初十還「有食食」。十一日是岳父宴請子婿的日子、俗稱「子婿日」。十二日女兒歸寧。連 續幾天吃多了大魚大肉,十三日就來點清淡的稀飯配芥菜。十四日開始結燈棚, 新年的歡樂就在元宵燈火的高潮中劃上一個圓滿的句點。

許多地方的客家人,在正月初一的早餐都要吃素。據說年初一吃一天素等於全年 吃素,但是年初一常有親友來訪,光以素食款待也不太方便,後來便簡化成了只吃早齋。初二婦女回娘家時,照例要帶一些禮物回去孝敬父母。從前時興的「等 路」(禮物)是雞腿、綠豆餅及檳榔,近來則改用餅乾、蛋捲、飲料等。初三「送 窮鬼」。以前人認為初三以前掃地、倒垃圾會把財富也都掃出去。所以,一直要到年初三,才將垃圾收拾起來,拿到郊外燒掉,稱為「送窮鬼」,據說這樣就可 以窮去富來。初五「出年架」,表示新年告一段落。初九天公生,當天不得曬衣 物,也不能挑肥挑糞,以免褻瀆天公。初十「水婆生」,當天不能洗衣服。

客家人也有一首新年謠,勾劃出了客家新年的風貌:「年到初二,食乘把膩膩; 年到初三四,人客來來去;年到初五六,有酒又無肉;年到初七八,家家捧粥缽;年到初十邊,依舊同仙般;年到十五六,食了剩餘肉,耕的耕,讀的讀。」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O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